首期封面当然来自路亚,这是她刚来到我家 1 一个月左右,刚刚熟悉家里的环境,敢上书桌来给我当监工了。

表上的数字很神奇

最近和朋友约了互相激励,坚持早起,然后周末的早上就聊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。

早上七八点左右,人会觉得挺早的,一过 10 点就感觉快中午了。中间也就两个小时,但是,晚上 7 点会觉得根本不叫晚上,12 点才叫晚上,中间居然有 5 个小时!

顺手上网搜了一下,还真有这个解释。

时间知觉(time perception )是指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 。 既与活动内容、情绪、动机、态度有关,也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。 此外,人们对较长的时间间隔,往往估计不足;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,则估计偏高。 刺激编码越简单,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。 在判断时间间隔正确性方面,各感官是不同的。 听觉和触觉对时间间隔的估计最准确。

如果把尺度拉大一些来看,我们经常会感慨:“小时候的云飘的很慢,长大后,转眼就是一年”。网上常见的说法是,小时候的一年相当于走过生命的几分之一,但长大后的一年只占走过生命的几十分之一,所以会有时间越来越快的错觉。

我是同意的。

但同时,我想起初中物理老师上课时对我们说过的一段话。当时快要中考了,他的大意是:“离考试还有一个月了,但不要着急,一个月就是30天,不要把30天后还没发生的情况拿到现在吓唬自己,30天可以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。”

以上给我带来的启发是,人虽然是非理性的动物,但关键时刻,例如做重要决策和处在影响命运的节点上,不要被感官的错觉蒙蔽。如果逻辑上说不通,再考虑是否值得去靠直觉赌一把看看。

本周刊,分享我的每周所见所闻,排序不分先后。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订阅,如果内容对你特别有帮助,也欢迎给路亚喂罐头。

信息图表设计师张圣焕 _ 韩国弘大视觉设计系独家专访

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

信息图表设计师张圣焕_韩国弘大视觉设计系独家专访_203_信息图表_Lab-站酷ZCOOL

关注很久的一位韩国信息可视化设计大师,每幅作品几乎都有介绍创作思路和实现过程,简洁明了。

消失的衬线

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

Why do so many brands change their logos and look like everyone else?

这篇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全球知名品牌的字形 logo 演化现象。自 2017 - 2018 年起,时尚与科技行业标志设计出现无衬线字体潮流,品牌舍弃独特设计,改用简单无衬线字体,致标志辨识度降低。作者分析了现代实用性、简化、品牌超越标志定义、可读性等可能原因,并提出反驳观点,强调品牌标志应保持独特性,避免丢失多年打造的差异化特征。

放松画画的秘訣

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

放鬆畫畫的秘訣

一本适合零基础的绘画入门电子书,免费的,其中介绍了很多绘画时如何正确修正心态,做到敢想敢画。我觉得不光是画画吧,这个方法论放在任何初学一门技能的时候都是适用的。

摘录作者的两句话:

任何创造的行动,首先都是破坏的行动。——毕加索

顿悟是潜意识经验与表层意识的连接。

如何开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

如何开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- Yihui Xie | 谢益辉

来自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编程界的博主,他写了很多年博客,我看了很多篇他的文章,这是最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。其中有几个比较有共鸣的观点:

  • 大事化小。把大事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步骤。
  • 给任务换个不那么可怕的名字。
  • 想象一遍任务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