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好,
撰写这个周刊并不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,就是两周前的一时兴起。
早在 2015 年,我源自好奇和无聊,开了自己的第一个公众号,当时还在电视台全职工作,两年内陆陆续续写了十几篇并没有坚持下来。现在回头想,如果一路坚持写下去,相信对我的认知一定会产生巨变。
可当我又对写作起了兴趣,增加的阅历和价值观的微调让我开始排斥简中互联网的嘈杂吵闹。同时,AI 的到来让它的萎缩越发剧烈,这是时代和人性使然,无可厚非。
我当然期待更多人看到我创作的内容,但对于写作我并不是一个喜欢随波逐流的人,什么热乎就跟上去蹭蹭。我相信过度追逐流量很可能会分期支付一笔隐形的代价。于是 2021 年,正式决定自己搭个小台子。
抛去各种技术上踩过的坑,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。我惊奇的发现,编程和写作给我带来的所有反馈几乎没有负面,最低也只是纸面互动数据为个位数。
截止目前,我的个人博客公开发表的文字已经超过了 12 万字,总阅读量接近 35 万,还获得了四位数的现金收益。
随后我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,我想写的话题并不垂直,渴望分享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繁杂,虽然我倒是写爽了,但对于读者的体验并不友好。同时,因为还要制作商业项目,导致更新的频率也十分不稳定,许多五千字以上的文章基本都会被耽搁,导致至少停更一周以上。
于是,我开始寻找可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内容形式:
- 首先不能篇幅过长,2000 字以内吧,直接加速你的阅读时间。
- 内容格式相对固定,无形中加速创作。
- 涉及领域就是主页介绍的那些,但并不跟随读者兴趣取舍权重。
- 取材基本来自我个人的数字笔记资料库。
我想,这样基本做到周更是问题不大的,其实还有一个私心是,这样做,更想看看自己可以把这个周刊坚持多久。至于写作质量,和博客文章是一致的,一切观点都只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购买建议。
对了,这个周刊所有内容暂时只更新在本站和邮件订阅中。
下周见, 我们共同进步。